高铁文明

2013-06-13 14:43:21来源:澳门2023年精准资料大全

扫描二维码分享

  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颠,在黎明时醒来的已是英格兰。——温斯顿•丘吉尔

  高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中国已经度过了它初生时的阵痛期。当所有喧嚣落地,人们已逐渐将其看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淡然处之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高铁究竟是什么?它会真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交通工具的变迁,人类文明的原动力

  在台湾高雄市三民区,有一座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应用科学博物馆,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它11.4万平方米的巨大展示空间,包含了1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时展厅,展示的内容涵盖科技生活与文化的各个主题,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人次游客到访。在其常设展厅里,有一个视角主题在世界独一无二,那就是“交通与文明”。展厅通过对大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和各类相关展品的系统展示,表达了一个宏大而奇特的观点:“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变迁发展,就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

  交通工具的变迁发展,原来并不只是所谓文明的产物,而更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

  奇怪么?其实并不奇怪。首先要明确的前提是,我们人类文明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那么,在社会大分工产生后,特别是当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出现后,因为所谓比较优势的存在,不同部门的产品交换日趋频繁,相应的交通需求便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城市之所以会产生,就是人类为达到通过最小交通、实现最大的交换量的目标,所做出的空间分布选择。但是,毕竟只有更高效地到达更大的空间范围,才能保证有更多有效的部门进行产品交换;而只有这种有效交换在频次上不断增长,人类总体的社会生产效率和财富积累程度才能快速提高,人类文明也才能因之取得相应的进步。所以,每次划时代的“超级交通工具”的诞生,都必然会因其超常规的时空收敛作用,对人类文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作为直接导火索和持续的推动力,推动其发生划时代的变革。换言之,每个“超级交通工具”都必然代表着一个新的文明阶段。于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步行文明带来的只能是一个个紧凑的城邦,而粼粼车轮却能带来一个个辽阔的帝国;而时至今日,地球村的实现也与飞机为代表的航空文明直接相关。

  那么,高铁究竟是不是这种推生新文明的“超级交通工具”呢?

  高铁文明,世界范围内的崛起

  作为开启新文明阶段的超级交通工具,必须要有相对于同时代其它交通工具的绝对优势,或者极度扩展交通边界,如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克拉克型帆船;或者极度提升交通效率,如开启郊区时代的福特T型汽车。而经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与现代社会的不断磨合,高铁正逐渐显示出第二类超级交通工具的重要特征。

  自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建成、并以210km/h的运营速度宣告了现代高铁诞生以来,其实际定义却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说法,它完全是与时俱进的。欧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铁路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高铁事业发展较早或较好的国家,如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都对高铁有自己的定义,不一而足。但现在国际上还是有一个通常认定的标准,即:速度在140km/ h以下为常速铁路,110~200km/h为准高速铁路,200~400km/h为高速铁路,400km/h 以上为超高速铁路。由于飞机一般巡航速度为600~1050公里km/h,可见高铁一定时期内并不可能取代飞机成为极度扩展人类交通边界的第一类超级交通工具。

    但高铁的这个特性,又显然为其成为第二类超级交通工具奠定了基础。因为飞机在进港和出港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时间,而汽车在远距离交通上速度又不占优势,所以在中等距离上,高铁有着显著的经济优势。这成功扫除了现代交通体系的尴尬,极为有效地提升了人类文明整体交通效率。这种有效性体现在高铁在中等距离出行中极强的竞争力上。在1994年,日本学者Okada对日本各种距离交通方式的使用做过一次综合调查,该调查表明新干线在400~1200 公里左右出行距离中都占有显著优势,在包括航空、汽车以及传统铁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中比例最高,特别当出行距离在800 公里左右时,新干线所占比例达到70%。新干线运营开始,即迫使东京——名古屋航班停运。类似的证据同时来自中国。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长春与吉林2011年1月份开通高铁之前,大约400万乘客每年乘坐普通火车往返于东北的这两座城市之间;而高铁开通后的1年间,运送乘客已达1000万人次,其中200万人次是从搭乘汽车改为乘坐高铁的,这导致了两座城市之间的汽车已经从每10分钟一趟减至每天两趟。当然,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高铁还具备载客量高、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等其它多方面的优势。

  因此,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前后三次发展浪潮使高铁以不可阻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兴文明的代表。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官方统计,截至2011年底,世界已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高铁,累计通车里程为17166公里,在建里程为8838公里。显而易见,这影响到世界上无数人的生活,如法国TGV高铁2010年客流量为1.145亿人次,几乎相当于每个法国人都乘坐了2次。而在日本,更是每天都有38万人往返于东京-大阪的新干线。不断增长的里程和客群,使得高铁开始对城市、空间甚至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高铁文明在中国显然会更加显著。首先,中国是世界高铁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规模第一的位置不可动摇。自2003年秦沈线以来,不到十年间,世界63.1%的运营和在建高铁已经集中在国内。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和《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2015年高铁站点100公里半径覆盖的人口比例将可达93.5%。到那时,中国将真正的变成一个高铁国家。其次,中国确实是高铁发展最为合适的国家之一。高密度人口城市群的众多、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和铁路出行的便利优势(如沪宁杭城际列车2007年就已经达到15分钟一班,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可以做到无缝衔接),使中国切实具备支撑大规模高铁体系的可能,因此在未来出行结构上,高铁同样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最后,同时也最重要的是,中国城市人口刚刚超过乡村人口,正处于一个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塑形正在紧要关头。高铁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大规模建设,将以其高度的时空收敛特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牵引作用,事实上对整个中国都将产生更为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高铁文明,意味着什么? 

  那么,终将到来的高铁文明,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梳理世界范围内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高铁文明主要表现为新的资源组织、新的空间分布和新的生活方式。

  (1) 新的资源组织

  新的资源组织,主要是指高速铁路作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管道,其站点、甚或重要走廊地带都将成为经济要素高度密集化地区,这将使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组织形式发生重要转变。同时,高铁的相关资源集聚地区,因高铁的影响范围更广,其资源密集程度要远远高于高速公路地区,经济带动力度也更为强大。

  日本新干线,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铁体系,其经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新干线为沿线地区带来的经济收益十分显著。其中1975 年新干线从大阪进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带的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传统的钢铁、石化等产业,逐渐被外溢的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日本地区发展均衡性得到了很快的提升。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1982 年开始运行后,沿线城市人口和企业更是分别增加30 %和45 % ,大大超过日本其他地区(分别为10%和15%),同时也远远高于相应的东北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

  (2) 新的空间分布

  新的空间分布,主要是指城市受高铁站点的牵引影响下,其结构发生的新的变化。一般而言,城市高铁站点附近会形成综合性的城市新中心。显然,如果高铁采取切线式经过城市,该城市就需要处理可能的双中心问题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城市借机提升自身地位,在周边城市竞争中享有更大发展空间的一个机遇。

  比如法国里尔围绕高速铁路车站,力图发展为欧洲新的中心城市。里尔围绕车站逐步建成了名为“欧洲里尔”的总面积为45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欧洲办公大厦、银行大楼和大型商业中心的巨大综合体,车站与其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新的核心区域,由于高铁连接伦敦和巴黎(到伦敦仅需70分钟,到巴黎迪斯尼乐园40分钟),站点拥有极高的地区影响力,因此在通车仅1年的时间内,1万平方米内的商务中心就基本出租完毕,通车2年后,周边土地的价格和商务办公租金都提高了3~5倍。一期建成,即提供了6500个就业岗位,商业中心平均每年吸引了1400万的游客,会演中心则每年接待100万以上的来访者。不仅形成了里尔的新城市中心,而且还为里尔在欧洲的城市地位提升做出了一定贡献。

  (3) 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指在高铁的时空收敛作用下,同城效应使得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的联系都更为紧密,生活在小城市、工作在大城市,甚至生活在一个城市、工作在另一个城市的新型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在德国和日本,高速铁路已经将很多小城市和大城市连接在一起,加上有生活成本的优势,很多逃离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开始安家在附近的小城市——同样可以在大城市里就业,只是增加一小时左右的交通时间(这和很多居住在拥挤的大城市里的人通勤时间没有差别,如北京),生活品质却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柏林有些中产阶级,就是居住在沃尔夫斯堡等小城,每天花费一小时通过ICE往返。其实,巴黎附近的新城马恩拉瓦莱,高铁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推手。在上海周边,这种迹象也已经开始出现。高铁一旦采取更为灵活的售票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显然将获得更大的认同。

  总结

  高铁自身特性带给其强大的生命力,无论出现多少波折,都注定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高铁文明,且在中国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全新的资源组织、空间分布和生活方式,将一点点的对我们当前的文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未来的某天清晨,我们终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因为高铁而突然改变了。那么,我们是否做好准备了呢?

  作者:李志鹏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选自《技术要点》42期《高铁改变中国》

  技术要点法律声明:

    文章版权归华高莱斯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本公司允许,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或作其他任何商业用途。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