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祭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来了

政策许倩 2024-08-05 09:36:05 来源:中房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亦被视为拉动楼市去库存、扩内需的重要利器。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其中提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8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并答记者问。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但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农村人口有4.77亿;农民进城就业愿望仍然迫切,城镇化率提升还有较大动力。预计经过5年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

  郑备进一步表示,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还能够有效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住房、用地、落户、教育等全方位支持

  随着大批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城市,他们的住房问题该如何解决?

  《行动计划》中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逐步使租购住房群体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直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带动房地产市场消费需求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这部分人口已成为拉动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金保障方面,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2016年,中央财政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已经累计下达2800亿元,用于增强各地区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资金的保障能力。支持筹建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助力城镇住房困难群体、新市民和青年人实现安居梦。同时,支持提高城镇承载人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支持通过新型工业化来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合理安排人口净流入城市义务教育校舍、保障性住房等用地指标。

  对此,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表示,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要素支撑保障方面,一是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政策,推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适度倾斜。

  二是针对城镇发展进入存量时代的特点,出台支持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等规划和土地政策指引,探索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换空间,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和空间复合利用,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

  三是以乡镇为单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综合运用土地政策工具,盘活村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

  《行动计划》还明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等任务。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表示,《行动计划》对今后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具体来说,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就业或居住年限原则上为半年,同时不得附加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额外限制条件。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目前有的就业或居住年限要求还比较高,要进一步降低年限门槛。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总的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

  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及保险三大制度建设

  着力补齐城市短板亦被写入《行动计划》。尤其是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亟待解决。

  此次《行动计划》提出,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具体包括5大任务: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表示,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主要有三点考虑:

  一是在目标上,将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基点,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打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二是在方法上,坚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小区改什么、怎么改,都与小区居民一起商量,多方合力把好事办好;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投入,解决停车难、充电设施不足等小区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在机制上,不仅把现有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体检查病、改造治病的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这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类型确定体检频次,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还要建立房屋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监管机制。另外,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三项制度的建设,为小区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王胜军说。

  这也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根本性制度建设,关乎长远。王胜军还提出,强化科技赋能,“我们的城市人口从十几万增长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保障城市安全运行靠人海战术已经行不通,必须依靠科技手段。”

  他举例道,比如正在实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的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这样来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守牢城市运行生命线。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